Foodjx导读:近五年来,涉氨制冷企业火灾、泄氨事故多发,每年都发生十多起,并造成人员伤亡。现已上报的有七十多起,从而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随后社会上出现谈“氨”色变现象,同时对涉氨企业事故隐患全面排查活动轰轰烈烈在各地开展,到底应该正确认识液氨制冷呢?下面小编带你了解食品加工企业氨制冷系统安全使用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吉林长春宝源丰禽类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上海翁牌冷藏“8.31”重大氨泄漏事故,是今年特别严重的两次事故,经调查认定,均是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其共同的重要原因:(一)企业的法人代表根本没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意识,严重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重生产、重产值、重利益,要钱不要安全,为了企业和自己的利益而无视员工的生命。(二)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虽然制定一些内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但这些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和档案建设的需要。企业从未组织开展过安全宣传教育和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从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食品厂冷加工间有严格的消毒程序,员工如何进,就如何出,车间紧急逃生通道复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被锁闭,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逃生,员工均为刚招聘几天的外地临时工,未进行安全教育,未告知加工间作业场所,氨是有毒的危险工质。员工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使很多人丧失最佳逃生时机。
我们回放一下两起事故:
长春宝源丰“6.3”火灾,起因是进车间更衣室和配电间布线明敷,也未用安全防护管,此处电气线路短路,造成起火,火势从各聚苯夹心板分隔房间往吊顶上串,由南向北,同时向下蔓延。屋顶原设计为不燃岩棉作保温材料,企业为了省钱改换成现场喷涂阻燃性聚氨酯泡沫塑料,该材料遇明火继续燃烧,火势迅速蔓延。聚苯乙烯及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毒气及高温烈火导致氨设备管道产生物理爆炸而泄氨。几种因素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2亿元。
上海翁牌冷藏“8.31”泄氨事故起因是机房操作工,违规对单冻机采用热氨融霜,导致发生液锤(击)现象,压力瞬间升高,致使存在严重焊接缺陷的单冻机D159×5回气集管一端管帽脱落,造成泄氨,该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510万元。
自长春“6.3”事故后出现两个极端
(一)谈氨色变,因“6.3”事故,中央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当天向全世界及时报道称“6.3”火灾是因液氨泄露引发爆炸,进而引发火灾。全社会上对氨的毒性,易燃、易爆性极大关注。短时间出现一股全面否定氨的倾向,更有些所谓学者、专家,通过新闻媒体发表禁用氨的言论,在这股风潮影响,政府部门对涉氨冷库,食品冷加工氨系统审批暂缓。“6.3”事故后各省、市对已投产涉氨冷库、食品冷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只要有一项与某国家规范、标准不符要求就限期整改,有的要求另建氨机房(如以符合距离铁路干线200米的规定)或氨改为氟系统等。
(二)以有多座涉氨企业,有丰富用氨经验,对“6.3”事故后,上级要求对涉氨企业事故隐患全面排查指示,马虎应对。各级领导带领政府主管部门(安监局、质监局、建设局、消防局等)来涉氨制冷企业巡查,轰轰烈烈走过场,查处一些鸡毛蒜皮并进行几千元上万元罚款,对已存在的重大隐患视而不见。
我们要避免上述两种极端,全面正确认识氨的优点。更重视氨的危险性,氨管理上的漏洞,采用主动防御措施。
氨是种良好的自然工质GDP=0,GWP=0。目前性价比最好,热力学性能最好,制冷效率最高的制冷剂。目前制冷系统设备投资最低,运用维护费低的制冷剂。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食品冷加工、冷藏冷库中90%使用氨制冷剂。目前国内大型工商制冷系统采用氨作制冷剂的占80%以上。
我国对氨制冷系统的安全使用十分重视,涉氨企业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从设计、安装、消防、环保到氨机、设备使用、员工的操作资质,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涉及氨制冷系统安全建设,投产(生产)、维护的全过程。因为氨可燃、有毒、对人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很少量的氨渗漏(3~5ppm)就会被人发觉,氨的化学爆炸要具备三个要素:①浓度15~27%②300℃以上明火③高热能。
当氨浓度0.5%,30分钟对人的生命造成致命的伤害,与甲烷、丙烷、天然气、汽油相比氨的危险性较小,这些气体大多数无味、易燃、易爆、渗漏后使人窒息死亡,遇明火在2~15%浓度下会爆炸。一辆小轿车,发动机距油箱距离约3米。当发动机内电线老化,高温下会产生前盖内冒黑烟,起火,处理不好会引起油箱爆炸,因此我们在厨房内烧菜,开小轿车上路也都存在危险,所以像开小轿车、厨房使用天然气要普及安全教育一样,在氨系统使用中也必须普及氨的安全使用知识。
食品冷加工企业,人员密集的分割间、包装间内空调是严禁使用氨系统,但其毗邻单冻机、螺旋冻结机、平板冻结器等目前几乎全用氨系统,目前我们设计上已设置专门速冻机间与人员密集分割车间、包装间分隔,但整个冷加工间几乎为一个防火分区,吊顶上部2米以上的空间是相通的,上部设有氨阀调节站。今后应设置漏氨探测器及联动事故通用系统,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加工间人员对外开密封安全门,要保证事故发生时及时开启(用铅封或带铁锤击开),对进厂临时工、季节工,从入厂开始进行安全火灾事故疏散演练。地面、墙均有明显逃生标识,否则对这些人群,事故发生产生的伤亡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氨制冷系统发展的方向是减少系统灌氨量
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氨的临界量为40吨。
2.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氨的临界量为10吨。
3.GB18218-2010《冷库设计规范》第8.4.16条对氨制冷系统充灌量不应超过40吨,具有独立灌氨不超40吨相邻冷库之间安全隔离距离应不小于30米。超过40吨灌氨量制冷系统应分二个机房,2个机房之间距离不少于30米。
4.冷库减少灌氨量办法:①冷风机取代光滑排管,高效冷风机在同库容(冷负荷)下,灌氨量为排管5%~10%,不锈钢铝翅片冷风机取5%,冷库使用排管,用户认为最大优点:节电、干耗少。最大缺点灌氨量大,只适用长期贮藏的贮备库,对进出口频繁的配送中心,是以库内温度波动,牺牲食品贮藏安全质量为代价,我实地了解四川某冷库,一天库内温差为6度(-18度库温可达-12℃)尤其白天不开机又要进出货,完全违背原商业部冷藏局制定低温库库内温度波动为±1℃高温(冷却物)冷藏间为±0.5℃。国外先进国家冷风机早已取代冷却排管,国外对制冷系统灌氨量都有严格的登记制度,从几百公斤到4500公斤(1万镑),日本规定灌氨量1.3~3吨不用特殊申请,但设计要符合相应法规。3吨至10吨需要特殊申请,10吨以上需要政府批准。
5.A.采用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适用-35℃—~-55℃蒸发温度,用于肉、禽、水产单冻机,冻结间,灌氨量比单一氨系统减少90%,节能5~10%。B.采用NH3/CO2载冷剂系统。适用单一冷库,蒸发温度-42℃以上,采用双级氨压机来冷却CO2载冷剂,除减少系统灌氨量外,系统比复叠式简单、投资减少,比常规的载冷剂如乙二醇节能与常规,载冷剂其区别,CO2载冷剂是相变载冷故循环量很小,又解决载冷剂在对系统管腐蚀。
编辑总结: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之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通过“6.3”事故和“8.31”事故,食品加工企业更应该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搞好预案演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安全生产。